搜索
返回百姓之聲
發(fā)新帖 回復
查看: 51645|回復: 9
收起左側

從我的衣食住行看建黨百年新成就

[復制鏈接]
樓主

該用戶從未簽到

1#
跳轉到指定樓層
發(fā)表于 2021-6-25 11:07:04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
馬上注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社區(qū)。
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加入隨論(請注冊中文用戶名)

x
本帖最后由 隨州日報 于 2021-6-25 13:16 編輯

從我的衣食住行看建黨百年新成就
曾都區(qū)發(fā)改局退休干部金天寶

時光飛逝,斗轉星移,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100年坎坷風雨,即將迎來百歲華誕。百年滄桑巨變,百載風雨歷程。
回顧百年前的1921,中國滿目瘡痍。再看100年后的今天,中國已是國泰民安。一百年風雨兼程,一百年砥礪前行,中國變得更加繁榮昌盛,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起來,衣食住行也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。下面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,簡要地談一下我的切身感受。

(一)衣

1960年至1978年,我年輕時,穿著草鞋,甚至打著赤腳上山打柴、放牛。大冬天穿著單褲凍得直哆嗦,不知道有棉褲棉襖。改革開放后,國民經濟大發(fā)展,從棉布發(fā)展到卡帆布、的確良、毛呢、毛料等,現(xiàn)在很多高科技布料,我都叫不出名字。我現(xiàn)在穿的衣服不光是講保暖,重在講體面。單鞋、布鞋換成了皮鞋,還有專用的“足力健”。

(二)食

1960年,我四歲,從那時起我就有了記憶。我的爺爺就在那一年的春天餓死了。大人們送爺爺上山安葬時,我的大姐陪我在家,當時我餓得不行了,大姐用鐵飯勺將一撮玉米粉煮了一點粥喂我吃了,把我從死神手中搶救回來了。村里的人都沒糧吃,想盡辦法弄吃的。我記得我父親到山上刮榆樹皮烘干磨粉后做成團煮著吃,還從商店買了塊肥皂煮著我們吃,從山上挖一種白色細化的“觀音土”給我們吃,那真叫好進不好出,我媽就用細樹根一點一點的給我往外掏。

1971年,我上高中了,寄宿到鎮(zhèn)高中學校 。本來山里人窮,而村里人平均每月25斤粗糧定量,對于我們長身體的人來說只能是半饑半餓,學校食堂玉米粥,照得見人影。沒有菜,就撒點鹽拌著喝下去。
1978年,我考上了湖北商業(yè)學校,正值十一屆三中全會后,學校的生活很好,早上兩個大饅頭,一碗米粥,還有小菜,中晚餐四兩大米飯,三種以上的菜,總有些肥肉片摻雜其中。兩年的校園生活讓我足足長了20斤。
1980年代,改革開放后,物資豐富了許多,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。2000年后,國家強大,物資極大的豐富。人們吃著白米細面,豬、牛、羊、雞、魚、蝦肉吃多了膩得慌,反倒思念起粗茶淡飯了。不吃豬油,盡吃色拉油;不吃豬肉,要吃雞鴨魚肉,怕“三高”。每天還要吃幾個水果,增加維生素,注重調節(jié)飲食節(jié)構,講究營養(yǎng)均衡。


(三)住

1960年,我家七口住進了兩間茅草屋,1964年又新蓋了一間。
1980年,我住的是單位分配的木板房10平方米,上蓋油毛氈,冬天北風吹,夏天烈日照,還帶瀝清味。
1984年,我結婚時,單位給我分配了一間14平米的房子,沒有廚房,廁所,在走廊支起了個小柴灶,還要到百米之外上公廁。
1987年,單位集資蓋了住宅樓,給我家分配了一套兩室半,生活方便多了。住房制度改革后,2009年我自費貸款在世紀外灘買了套135平米的商品房,樹木綠化,環(huán)境優(yōu)雅,陽光充足,安靜舒適。室內裝修木地板,對于患有腿風濕病的我來說太好了。55寸的大彩電,還有護眼功能,多個房間裝有空調,冷暖兩用。

(四) 行

1967年,我上小學五年級,每天步行二十里路往返學校。從早上天亮上學到天黑回家,全是跑步而行,對于我一個12歲的兒童來說,是特別辛苦的。
參加工作后,單位給我配了一輛延河牌自行車,下鄉(xiāng)調研都是騎著它奔波在鄉(xiāng)間小路上。到2000年后,單位有了輛桑塔納小汽車,出差下鄉(xiāng)申請配坐。
現(xiàn)在隨州市滿街都是小汽車,據統(tǒng)計全市有三四十萬輛,每五人有一輛。我家現(xiàn)有三輛小車,兒子兒媳各一輛,上下班都是開小汽車。我也有一輛電動小車代步,接送孫女往返幼兒園。和老伴到菜市場都是開著小車去。就是我4歲的小孫女也有五輛車——滑板車、自行車、平衡車、碰碰車,手推車。


現(xiàn)在是樓房林立,應驗了幾十年前老人們盼望的生活:樓上樓下電燈電話,人能上天,能到月亮上去,在地球的另一面也能相互說話,還能見面。科技發(fā)展太快了。這些巨大的變化,真是幾十年跨越了幾千年乃至幾萬年。
這些看得見的變化見證了一個家庭生活條件的逐年攀升,見證了一代代隨州人奮斗生活的前行步伐,也折射出了曾都繁榮發(fā)展、百姓安居樂業(yè)的生活變化。這體現(xiàn)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(yōu)越,體現(xiàn)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團結奮斗所取得的成果成就。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,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強大,就沒有今天的太平盛世,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。因此,我們必須珍惜,要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,繼續(xù)保持光榮傳統(tǒng),堅持黨的正確領導,堅持改革開放,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,發(fā)展科學、科學發(fā)展,推動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,讓我們的生活更幸福更美好。




該用戶從未簽到

2#
發(fā)表于 2021-6-25 11:52:20 | 只看該作者
個體感受差異極大

該用戶從未簽到

3#
發(fā)表于 2021-6-25 13:38:00 | 只看該作者
本帖最后由 拂曉森林 于 2021-6-25 13:42 編輯

這個差異很正常,越是過去的窮人家庭感受越深刻。
就我家近百年的變化也是如此。我爺爺輩是赤貧家庭,靠給地主打長工為生。奶奶年紀輕輕就得病死了,我父親兄弟三個,只長大了一個,兩個爹不到10歲就夭折了。我父親6歲時,共產黨來了,新中國建立了,我們這個窮人家庭就此迎來了翻身大解放。分了地主的田地、房屋,我們家開始有了自己的“恒產”。還有一個重要變化就是,我父親可以上學了,一路讀下去,考上了中專,分配了工作。我們家庭也從貧苦的農民家庭變成了城市中產家庭。到了我這一輩和兒子一輩,上大學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了。雖然談不上富和貴,但如今的家庭財富是上輩人當初做夢都不敢想象的。
我們家庭變化的起點,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翻了地主、資本家的天!一個家庭的變化,的的確確與國家的變化、大時代的變化緊密相連。

該用戶從未簽到

4#
發(fā)表于 2021-6-25 18:36:54 來自手機 | 只看該作者
八十年代,我和弟弟兩個人上學,家里除了來了客人從來不吃肉,并且不買菜。菜園里有什么菜吃什么,從不在菜場買菜。經常是吃了半年白菜蘿卜再吃半年茄子豇豆。如果中間銜接不上,那就買大頭菜,或者腐乳。
來自: Android客戶端

該用戶從未簽到

5#
發(fā)表于 2021-6-25 18:39:15 來自手機 | 只看該作者
村里有幾個地帶工,在廠礦上班。他們家的條件就好一些。至少每個月能吃幾次肉,偶爾還有分的月餅、咸蛋。這就很讓人羨慕。
來自: Android客戶端

該用戶從未簽到

6#
發(fā)表于 2021-6-28 11:16:02 | 只看該作者
現(xiàn)在五六十歲的這一代人印象最為深刻,因為對比最為強烈。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難過
    2022-8-22 20:44
  • 簽到天數(shù): 1103 天

    [LV.10]以壇為家III

    7#
    發(fā)表于 2021-7-2 08:47:04 | 只看該作者
    樓主憶苦思甜寫的很真實,這一代人吃了不少苦但也享到了很多福!59歲的我也身在其中。最感謝的還是共產黨領導的好!

    該用戶從未簽到

    8#
    發(fā)表于 2021-7-8 08:35:38 來自手機 | 只看該作者
       九十年代,我認識一個人,家里總備有大量米面油。在沒有買進新的糧食回來時,那里儲備的糧食絕對不能動。所以家里總是吃的陳米陳面。
       那個時代的人都餓怕了,能吃飽是他們最大的心愿??偸菗纳鐣l(fā)生變故,從而沒有糧食吃,所以家里總是儲備大量的糧食。
    來自: Android客戶端

    該用戶從未簽到

    9#
    發(fā)表于 2021-7-8 19:50:42 | 只看該作者
    本帖最后由 拂曉森林 于 2021-7-8 21:45 編輯
    木子林果 發(fā)表于 2021-7-2 08:47
    樓主憶苦思甜寫的很真實,這一代人吃了不少苦但也享到了很多福!59歲的我也身在其中。最感謝的還是共產黨領 ...

    歷史不能假設。

    該用戶從未簽到

    10#
    發(fā)表于 2021-7-9 08:44:25 來自手機 | 只看該作者
    我上小學時,母親每天早上要做早飯,大多是蒸雞蛋。學校門口有個炸油條的棚子,能吃上八分錢一根的油條是一種奢望。
    來自: Android客戶端
    返回百姓之聲
    發(fā)新帖 回復
    使用 高級模式(可批量傳圖、插入視頻等)
  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加入隨論(請注冊中文用戶名)

    本版積分規(guī)則

    公司簡介 |  公司動態(tài) |  廣告合作  |  產品服務 |  誠聘英才 |  友情鏈接  |  法律聲明 |  隱私保護 |  聯(lián)系我們  |  幫助中心